久雨初霁,阳光灿烂,晴空无云,一碧如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市诗歌朗颂协会举办的百里丹渠采风活动。一客车二十多人,有岁数大的,有年轻的,女诗人过半。大部分诗人,以往我只知其名不见其人,今天总算有机会对上号。诗人,在人们眼里,是一个特行独立群体,大都有艺术气质,热情活泼,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今天这次活动,让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车已出城,为活跃气氛,在协会资深美女女主席的提议下,诗人们开始了文艺娱乐。大家轮流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说笑话,各展所长,各尽其艺,欢歌笑语,撒满路上。一个平常看起来文静的女孩,主动当起主持人,忽然变得活跃可爱,带头唱歌,穿针引线,实现互动。一位女老师,普通话特好,声情并茂朗颂的诗歌,将现代诗歌内在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渲染揭示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诗歌的再创作。一个帅哥诗人,用优美动听的歌喉,引来一片掌声。自己初次参加诗协会活动,认识的人不多,五音不全,唱不好歌,难免有些羞愧和拘谨。
首站来到丹渠郝岗大桥。路边绿树林中,月初来时还是嫩汪汪青苗的格桑花,如今开得如火如荼,鲜艳动人。一渠满满的清冽之水,静静地向东南流淌。渠两傍或宽或窄,或陡或缓的渠坡上,几十年前的老松树林,苍劲蓊郁,新栽的几万株各种花卉树苗,将渠两旁装点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合影后,诗人们,抑止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在碧绿的石桥上,渠水边,花木前,树林中,不停地欣赏和拍照,又互相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丹渠上空。同行的电视台摄影师,忙前跑后,记录下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随着一渠溶溶清水向东南方向行进,沿途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竹如翠屏,绿树成荫,绿水绿草绿树如一幅流动的绿色画卷,绿得润目,绿得清心,绿得醉人。在丹渠工作人员陪同下,诗友们来到幽静的三同碑水管处小憩。在绿树茂密的张楼电站,诗人们又亲眼目睹到一股巨大清冽的渠水,如何从高岗上奔腾而下,翻卷起雪白浪花,带动着电机发电,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车继续南行,明镜般的一座座水库,一口口堰塘,绿缎般的一条条支渠,星罗棋布一样以围绕在丹渠两边。渠水通过它们,灌溉滋润着几十万亩良田。起伏不平的岗地上,到处是机器麦收和播种后裸露的银白的麦茬。个个村庄掩隐在绿荫丛中。只有乡村道路上、田埂上绿树,像哨兵守卫麦收回空旷的田野上。路边不断看到有农民顶着气温渐高太阳,正忙着整理水田,薅秧插秧。“农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的这句诗,写的正是眼前的情景。
诗友们被丹渠美丽景色和夏初的田园风光所打动,顾不得车子走时的晃动,有的掏出笔记本写诗,有的在手机屏上创作,有的酝酿构思。一位60多岁的诗人,心情激动,诗兴大发,随口吟成一首诗五言即景诗,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赢来大家阵阵喝采。受老诗人的火热激情所感染,两位省内知名诗人,也是灵感乍现,出口成章,互相唱和,吟哦成篇,将气氛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襄州石桥地界,透过车窗远望,巍峨、高大,雄壮的八里半渡槽,似一条银色巨龙,横亘在山岗之间,引来诗人们又一阵阵感叹。来到高岗处的渡槽观景台,看着展示牌上渡槽简介和脚下的巨龙,诗友们对当年建设者们,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遥想当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几万英雄的襄阳儿女们,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修建成这条地上银河,创造出人间奇迹。从此,改写了鄂西北几千年旱包子岗土地的历史,变成现在富饶的鱼米之乡。
最后来到八里半渡槽管理处会议室。诗歌朗颂协会女主席就这次活动提了要求,对下步工作做了安排。诗人们就如何表现风景如画的丹渠和丹渠人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诗人们,一个个身怀绝技,才华横溢,协会为诗人们提供了一很好的平台,让每个人的才艺得到尽情发挥。酒席上,诗友们推杯换盏,互表心意,加深了认识,增进了友情,使这次活动为每个人们烙下美好回忆。
附老诗人汪正田口占即兴诗
乘车游丹渠
百里景色美
树翠接天际
水绿千顷碧
繁花两岸茂
楠竹冲天去
鸟在枝上唱
鱼儿云中戏
彩虹波上卧
人车行东西
化国好公仆
楷模一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