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烟柳
续家谱
散文  2017年07月18日  阅读:716

昨天回家吃场子,席间,同姓人说起续家谱之事。

听说,我们家族原来设有家庙,在村东边,离东排子河百子米。不知什么原因,建国初期毁坏,余下的房舍,还开办一段小学。文革时期,彻底摧毁,变成集体耕田。

本家一个近七十岁的小学退休老师,前些年,从被当成百十年的井台板的石碑上,看到一些碑文,把碑文抄录下来。有的文字模糊,有的残缺,大概知道建庙于清嘉庆4年,即1796年左右,建庙经过,以及建庙的主持者,捐款者,作文者,刻文者,建庙时还唱了几天大戏。

主持者叫文弘景,捐款四十几户,文姓占一大半,但还有秦姓和王姓。说明这个村庄,几姓人几百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我没搞懂,家族祠堂,一般都是同姓人所立,为何这座庙,为几姓人所建?或许不是家庙,而是一座同村祠庙,是村人祈福降灾和议事的活动场所。

从碑文中知道,有弘、英两辈子人。我们的爷爷辈是廷字辈,父样是明字辈。挨着下面下来有君,荣,显字三辈。由于社会动乱,爷子辈有讨荒要饭,有参加小教(不知是不是白莲教),就有百年断档不清楚,爷辈以上排的辈数是哪几个字。或许爷爷上辈有人告诉过后人,世事变迁,后人没有记住。否则不会有我们这几代的排辈家谱。

前些年,本家退休老师约另一位本家人,到河南都司,构林,找到哪里的文姓人,但跟他们家谱对不上。问他们祖先最早从哪里迁来,他们说是明末山西洪洞县大槐下迁来的,跟我们村岁数大,不识字的人说一模一样。这种说洗,在我们汉族流传太广,是真是假,无从考证。

本家退休老师对我说,你会电脑,回去上网查查,能否与别处同姓续得上的。并把自己经过查字典,反复斟酌后,排的二十代新家谱,让我提提意见。我深表赞同,并表示只要是有益于家族,有益社会的事,我会尽力而为。万一寻不到,就请按新编的家谱传示后人。

回家就上网查,看我们与别处同姓的能否续得同宗。上网一查,好家伙,全国各地都有同姓的,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四川最多。不仅派别多,既是家谱排的,也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并且,还有少数民族和韩国也有此姓的。脑袋凑近屏幕,从众多的家谱中,一个个找我们几辈相同的字,却一无所获。

家谱是受帝王世系及主要功绩记载影响而形成平民化的民间文献。是一种以人物为中心记载父系家族同宗血缘和主要事迹的独特图籍。家庙是同族供奉神位,依时祭祀先人,慎终追求,激励后裔以及议事办事的主要地方。

古代,建庙都是取得功名的人家,才有资格建。后来稍有放宽,但也不是随便建的。要依据严格的封建礼制,大小规模样式,都不得逾越。

现在,家庙是不允许建了。续家谱在民间却非常流行。我想,它在加强族群凝聚力、归属感上和认同感上肯定有它积极的意义。如同对待传统文化一样,应当吸取精华,剔聚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