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烟柳
湘西纪行一(路途见闻)
散文  2017年06月20日  阅读:753

受熟人相约,6月初,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湘西团游。要去的景点有凤凰古城,贵州铜仁朱砂镇,墨戎苗寨,张家界黄龙洞前的田园风光。虽然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多少有点所见所感,值得一记。

路上见闻

清晨六点半,天空晴朗,在小城抗战广场乘车。旅游大巴54座,坐了50位游客,除了我俩口50多岁,和两位50左右的外,其他都是退休的六七十岁的知青夫妻,有几位位认识。游车上半部坐人,下半部放行李箱,无活动窗,密封严,即是早上凉爽,不开空调,人也感到闭气。

汽车沿着宽阔平埋的高速公路,向西南方向一路行进。初夏时节,路边的草木茂盛,像一堵长长的高矮不齐的绿色屏障,一大窝一窝枝繁叶茂的夹竹桃上,开满粉色白色的耀眼花朵。田野上小麦收割已完,已种苞谷的地里,露出细嫩的绿苗和灰白的麦茬。稻区,一些农民正在忙着整田,放水,薅秧,插秧。田埂上,水沟边,乡间小路旁,一棵棵,一排排绿树,将旷野画成大小不一方格。这些枝繁叶茂而又没没修剪的野树,像一个个穿着绿色裙裾的农妇,忙碌在田野。

江汉平原上,是一望无际的绿茵茵的稻田。沟渠纵横,鱼池星罗棋布,明亮如镜。塘堰周边长满葳蕤,翠绿的荷叶,蹿出水面,有的圆形,有的半卷。河水里,有鸭群游弋。汽车掠过一座座青纱帐的村庄,穿过荆州高大弧形弦拱的长江大桥。宽阔的混黄江水滚滚流过。

进入湘境,又是一番不同景象。先是丘陵地带,随着行进,山越来越多,渐渐成为连绵的群山,可能是南方的气温高,雨水充沛吧,感到这里绿色树木植被更加高大茂密,草木的叶片比中原更为厚实,片大,碧绿。在明媚的阳光下,绿得明亮,绿得耀眼。山间的云彩,如烟似雾,在高耸如云的山峦,飘荡缭绕。

大山里,邃道一座连着一座。山崖之间,哪里是路,而是一座座混凝土高架桥。现代科技先进,大山深涧修成直线大路,天堑高山变成通途,方便了山区民众出行,和外面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了快速便捷,山里的宝藏运出去,外面的商品运进来,又带动旅游业发展起来,内地的游客蜂涌而去,沉睡千万年的群山,热闹起来,喧腾起来。但是,国家千万别让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厂和企业,进入深山,为子孙后代留下这最后的一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山脚上,半山腰里,偶尔还几座土坏黑瓦,掩隐在绿荫丛中。山川平坦一点的地方,现代新楼与旧黑瓦房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是人烟稠地的集镇。

车内,老知青们,议论起当年下队的趣事,说笑声不断。过一会儿,又沉寂起来,有的看窗外风景,大部分打起瞌睡来。有几个嫌冷清,就主动到车头,拿起话筒唱歌。歌曲大都是文革时期的老电影,样板戏,革命歌曲,河南戏曲。唱到中途,歌词记不得了,对大家笑笑,算上道歉,改唱别的。好在是自娱自乐,没人在意。唱着唱着,又不得歌词了,大伙有记得一句几句,帮衬着,跟着唱,最后单唱,变成了合唱。

有一姓徐的,大个头,高嗓门,声音虽然有点嘶哑,但中气足,说话带嗡声。他唱了《绒花》、《木鱼石的传说》、《朝霞映照在阳澄湖上》、《智斗》等,边唱边用嘴巴模仿乐器打梆子,拉过门,引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有一对夫妻都是文艺表演队的,拿出抄在笔记本的歌曲,唱了《朝阳沟》、《天仙配》上的精采片断,大家连连叫好。

还有一个唱《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更令人好奇的是,一个女知青,在几个女同胞的鼓励下,居然《看见你们格外亲》的老歌完整地唱下来。车上能歌舞善的人老知青不少,很多都是老年文艺表演队的,有人提议每组(导游为便于管理,车上分了5组,每组10人)出一两个节目。自己跟媳妇都缺乏文艺细胞,五音不全,唱不好歌,免强唱一个,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听起来不入耳。不由得艳羡起歌唱得好的人来。歌声即心声,是最好的抒情方式。人高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情不自禁哼起歌和小曲来。歌声无国界,好的歌曲,能打动任何人。会唱歌的人,通常都是性格开朗活跃之人,是最能给人带来欢乐之人,也是最受欢迎之人。

中餐在服务区,大家买饭吃,或吃自带的开水泡快餐面。半小时后,又起程。休息二个多小时后,上午没唱尽兴的,又开始唱起来,车上气氛热闹,人们心情愉快,不知不觉中,于下午6点钟,到达凤凰古城。

下车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四层楼私人旅店,进入房间放好行李,稍事擦洗,就到酒店吃饭。因为游费低廉,餐菜饭菜简单且辣,不合我们口味,很多人没有吃合适。饭后大家迫不及地去沱江边,浏览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