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烟柳
寻芳樱花谷
散文  2017年03月20日  阅读:670

樱花谷像一粒明珠,隐藏于距谷城县城不远的西南群山褶皱之中。听说樱桃花正开,景点建设不错,周日我们乘车前来,以慰渴望。

下车后,映入眼帘是一个古色古香、挂着红灯笼的八角亭,下方是一个修缮一新的灰色古窑。正面有一个半圆形窑门,上书两个方正有力隶体“古窑”白色大字。从这个窑门,不知出来了多少秦砖汉瓦、陶盆瓦罐,不知造福了多少世代在此居住的民众。我们按捺不住欣喜的心情,迫不及待的越过古朴的青石桥,近距离地观看、拍照这里的景致。

站在八角亭上,往樱花谷上下远望,沿溪水和山路两旁,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建着一栋栋砌有高高马头墙和粉墙黛瓦的明清徽派风格的民居。房前屋后,道路边,水沟旁,山洼处,都是一棵棵、一丛丛、一簇簇洁白樱桃花,开得热烈奔放,开得花团锦簇,开得铺天盖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樱桃花们装扮着房舍,犹如迎接盛大欢乐的节日。温暖的东南风吹拂着鲜花盛开的山村,空中飘下起一阵阵花雨,落英缤纷,清香远溢,好一派祥和、宁静、恬淡的景象,令人心生艳羡和感叹——这不就是陶园明笔下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风光和世外桃园吗!

古窑周围几棵樱桃树,同样满树花开,似头上插满洁白花朵的新娘,显得分外烂漫和娇娆。樱桃花与梨花花朵相似略小,周围都是薄如蝉翼玉白的花瓣,中间黄色花蕊,皎洁清丽。但樱桃花比梨花开得更稠更密,挤挤挨挨,花团锦簇,散发着淡淡的馨香,让人徘徊跟前,留恋不舍。古人吟咏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诗,同样适用樱桃花。还有几棵枯瘦光秃稀疏的枝桠上,点缀着无数个鲜艳红火花朵,分外耀眼。开始还以为是塑料花,以打听才知是嫁接的海棠花,由衷地感叹现代园艺技术,巧夺天工,引得无数游客驻足细瞧、赞叹、拍照。

古窑左侧的广场上,摆放在石磨,石磙,水磨,石臼,风车。一堵雪白的山墙上,还挂着木犁,木耙,斗笠,蓑衣,箩筛等。我的一个同学,忍不住推动石磨,踩动石臼木杆,真切地体验把农耕时代的劳动生活。我的眼前闪现出过去人们,用石磨磨粮和溪水冲击风车转动车水的情景,耳畔响起电影《柳堡的故事》上《九九艳阳天》的插曲“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哪,伊呀呀地转哪,蚕豆花儿香哪麦苗鲜…..”优美歌声。这些以前农民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农具和生活用具,上面还浸泽和凝固着他们汗渍和远逝的时光,是那个时代人们劳动生活的见证与记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渐行渐远,融入历史。

沿着逶逦弯曲的山路前行,三四公里的道路和溪水边,同样是依据山势地形建造一幢幢粉墙青瓦徽派风格的民居。漫山遍野,同样是开着一棵棵、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的银白樱桃花,远望似白雪,如云雾,像烟霞。正是这种生命力强盛、不择贫瘠、不畏严寒、扎根沟沟坎坎、山山岭岭的报春之花,虽有两面连绵起伏的高山,却还是阻挡不住山谷春天的到来。在一个较宽阔的平川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弯清澈的水潭里,几只雪白的鸭子,正在水里嬉戏、游弋。变柔软变温暖的谷风不时地吹来,溪水解冻了,草儿变青了,沟旁的垂柳鹅黄,桃花含苞待放,山谷里,梯田上,一块块麦苗绿油油的,一畦畦蔬菜青绿叶,一丛丛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明晃晃的太阳出来,照得人暖洋洋的,到处是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景象。此时,恍然大悟,樱桃花不就是象征着山区人民勤劳智慧、纯朴善良、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么?

来到老君山,这里同样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节假日出来游玩,已成时尚。山崖上塑着一尊高大的趺坐蒲团、掐着手指、慈眉善目、泰然自若、平视远方的老子石像。塑像下方石壁上,正在镶嵌老子的《道德经》巨幅金字刻文。《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之一,润泽滋养了无数的后人。山顶还在修建的栈廓和鹅卵石铺成甬道,与远处山上的碧瓦飞檐的会仙阁相连。

过去,由于生产能力的局限,山区的人民,日夜辛劳,生活还难以为继。如今,这里早已改变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在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同时,也注重生活环境的建设与美化。近年来,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旅游文化和绿色产业的号召,大力投资兴建旅游文化景点,而旅游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站在山颠回望,汉十高铁从峰回路转、群山环抱之中的樱花谷穿过,一个个高大的桥墩,拔在而起。正在兴建的高铁如同一条银线,把樱桃谷与全国明星城镇和好山好水连接起来。樱花谷这个颗明珠,被当地勤劳的人民,拂去蒙在身上厚厚的尘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