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烟柳
打火镰•打火石•火柴
散文  2015年12月09日  阅读:497

史前时期,原始人从发现火,采集火,保存火,使用火,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习性,开启了人类文明进程。吃熟食,促进原始人大脑的发育和智力提高,使得原始人得以从动物界脱离出来,成为万物之灵。

人类最初发现火,很可能是动植物被雷击起火后,发现被火烧过的半生不熟的植物果实和动物尸体,比生的好吃有味,易消化吸收,才石破天惊地意识到火的好处和重要性。

如何保存火种,原始人可能很费了一番脑筋和周折。开始估计是拣来野外着火的树枝,放在山洞,用不断的添柴方式,保持火种不灭。后来,又有聪明人发明钻木取火,燧石取火方式,才使得原始人远离山洞山区,向平原河泽发展,从狩猎文明向渔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进化。特别是采用燧石取火的改进方式——石镰打火,更是在人类历史上,流传使用了几千年上万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农村还普遍采用采用石镰生火做饭。打火镰,打火石,纸媒三件东西是石镰生火缺一不可的东西。打火镰形状如镰刀,比镰刀小,打火石是黄颜色撞击易起火的矿石,也叫燧石,纸媒是现在易燃的火纸。打火时,左手捏着夹有纸媒的两块打火镰,右手捏着打火石敲打火镰边沿,撞击出的火星,喷溅到纸媒,引燃纸媒,然后再燃着柴草,烧火做饭。有时火镰上的火星不大不多,纸媒没着,只有几点火星,只得用口吹燃起明火来。

那时,抽旱烟的人多。一尺多长的烟杆上,拴着一个装烟叶的桃形布袋,装着烟叶和打火石。吸烟时,用打火镰,打火石,纸媒点火。后为有人发明一种用竹筒卷装纸媒保存火生不熄的方法,类似于古代的“火折子”。用时,把有火星的一头纸媒扭转出来,用口一吹,着起明火,点烟和生火做饭。但这种方式,保存火种的时间不长,只有三五个小时。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生产力提高和生产条件改善,开始有火柴供应。虽说买火柴还要火柴票,但基本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当时,人们普遍称火柴叫“洋火”,说明是从洋人那传过来的取火玩艺。与中国几千年几万年的燧石取火方式相比,便于携带,又易于生火,被人们普遍采用。燧石取火的方式,渐渐走入历史。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地发展。一盒火柴,半小时内能点火百次,效率是古老的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无法比拟的。打火机和现在的电子打火器的出现,传统的取火方式,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落后西方几个世纪,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缩小了人们的时空距离,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让现代文明普惠人类。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社会,从生产方式到生活用品,基本上可以说全面西化。遥想当年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敲开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从那时起,西方的先进物品才得以涌进中国。从这个意义说,是枪炮带来了的现代的中国文明。甲午海战,拥有亚洲是先进舰队,却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有人总结这段耻辱史时,认为中国不是败在器物上,而是败在制度层面上。只学西方先进器物,执意抗拒西方先进制度,犹如用腐朽僵绳驾驭奔驰的骏马,马车就这样一路颠颠簸簸、摇摇晃晃跑来,上史学家看得胆颤心惊,嘘唏不已。

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和使用的一切物品,无不凝结着前人的发明创造时耗费的心血和智慧。当我们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幸福时,既不能忘了这些先贤们,更要想想,我们能为后人做些什么,留下什么?